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山西省关于办理蓝印户口的规定

时间:2024-05-20 22:06:3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6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关于办理蓝印户口的规定

山西省政府


山西省关于办理蓝印户口的规定
山西省政府



为进一步加快我省改革的步伐,鼓励外商投资,吸引人才,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对办理蓝印户口作如下规定:
一、本规定所称蓝印户口,是指盖有蓝色印章的城镇居民户口。
二、蓝印户口适用于小城市(含建制镇)和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行蓝印户口的大中城市。
三、下列人员可以办理蓝印户口:
(一)在城市投资十万美元以上兴办实业的外商(含华侨、港、澳、台同胞)聘用的国内亲属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
(二)在城市投资一百万元人民币以上兴办实业的外省、市单位聘用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
(三)在城市投资三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乡镇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
(四)经批准用侨汇在征市购买商品房或自建房屋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国内亲属。
四、办理蓝印户口人员,收取城市建设配套费,交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管理。收取城市建设配套费的标准,由各地区行署和省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报省人民政府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五、申请办理蓝印户口的人员,应持有关证件经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审核同意后,报地(市)级公安机关批准。
六、办理蓝印户口人员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蓝印户口只限在迁入地有效。迁出时恢复原农业户口。
七、蓝印户口的具体登记管理办法由省公安厅商有关部门制定。
八、本规定由山西省公安厅负责解释。
九、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11月26日

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办法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办法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1990年8月24日黑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第二十条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依法进行自治活动。
第三条 村民委员会一般按原行政村区域设立,其建制应保持稳定。个别需要撤销和调整范围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条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的单数组成,成员职数由村民会议决定。
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妇女应当有适当的名额。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应当有适当比例的少数民族的成员。多民族居住的村,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第五条 村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民政福利、文教卫生等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委员会的成员。规模较小的村,村民委员会可不设下属委员会,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人民调解、治安保卫、民政福利、文教卫生等工作。
第六条 村民委员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
(二)执行村民会议的决定、决议和村规民约;
(三)兴办和管理本村农田水利、交通设施、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环境卫生等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四)组织、支持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办好村办企业,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五)依法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水面、山林、水电设施和其它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电力、通讯、测绘和军事等设施;
(六)管理本村财务,定期向村民报告财务收支情况;
(七)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教育村民树立移风易俗、尊老爱幼、扶残助弱、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风尚;
(八)调解民间纠纷,促进家庭和睦和村民团结,处理好与驻在单位和邻村的关系;
(九)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
(十)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提出建议。
第七条 村民委员会决定事项时,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意见分歧较大的事项,可以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第八条 乡级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协助乡级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完成人民政府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部署下达的农副产品征购、税收、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等任务。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摊派,有权抵制。
第十条 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由村选举委员会主持,在乡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进行。
村选举委员会由村民小组推荐代表组成。
第十二条 村选举委员会在选举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有选举权的村民进行登记、公布;
(二)根据多数村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新的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名单;
(三)规定选举日期,主持召开选举大会;
(四)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村民委员会成员名单。
第十三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由村民小组提名,或由基层党的组织和群众团体以及有选举权的村民五人以上联名推荐,亦可由村民自荐,经选举委员会审定,并在投票选举五天前张榜公布。
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实行差额选举。当候选人名额与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额相等时,也可实行等额选举。
第十五条 村民委员会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规模较小的村,应召开选举大会集中投票选举;规模较大的村,可以在村民委员会所在地设主会场,其他村民小组设投票站投票选举。对年老、病残行动不便的村民,可以设流动投票箱投票。

监票人、计票人由村选举委员会提名,提请选举大会或主会场采取举手通过的方式确定。候选人不能担任监票人、计票人。
第十六条 依法享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参加的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村民过半数的选票方能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超过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者当选。
第十七条 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因故出缺,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补选,并由村民委员会提名候选人、主持选举,其选举程序适用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
第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坚持群众路线,作风民主,廉洁奉公,办事公道,热心为村民服务,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第十九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或不称职的应当予以撤换。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由村民委员会提请村民会议决定。
第二十条 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全体村民组成。
举行村民会议时,由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参加,有的也可以由户派代表参加。
第二十一条 村民会议是本村的最高决策机构,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议通过本村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听取和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报告;
(三)审议通过村规民约;
(四)改变或撤销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五)撤换和补选村民委员会的成员,以及所属委员会成员;
(六)审议决定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其它事项。
第二十二条 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主持召开,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但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联名提议,可以随时召开。
第二十三条 村民会议的决定,须由十八周岁以上村民过半数通过,或者由户代表过半数通过。
第二十四条 村民会议可试行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
村民代表议事会由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村民小组长和每十户村民选出一名代表组成。
第二十五条 经村民会议授权,村民代表议事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听取审议村民委员会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二)讨论和决定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具体事项;
(三)审议决定村民委员会发生重大分歧的事项;
(四)审查村民委员会收支帐目;
(五)监督评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六)监督村规民约的执行情况;
(七)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认为需由村民代表议事会决定的其他具体事项。
第二十六条 村民代表议事会由村民委员会主持召开,决定事项时,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意见分歧较大时,应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第二十七条 村民委员会可以分设若干村民小组,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村民小组长任期与村民委员会任期相同,可以连选连任。
村民小组组长在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的决定,完成村民委员会交给的工作任务,办好本组的各项事务,及时反映村民的要求、建议和意见。
村民委员会可以随时召开村民小组长会议。
第二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不脱离生产,享受适当的固定补贴或误工补贴。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员和费用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经本村村民代表议事会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可以向本村经济组织或村民筹集。但不得巧立名目,随意摊派。收支帐目必须定期公布。
第三十条 村民会议制定的村规民约,应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村规民约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
第三十一条 驻在农村的机关、部队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不参加村民委员会组织,但应当遵守村规民约,支持村民委员会工作。村民委员会讨论有关问题需要驻在单位出席会议时,驻在单位应当派代表出席。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本办法实施中的应用问题,由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0年9月1日起施行。



1990年8月24日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安市市直改制企业特困群体财政助保担保贷款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淮安市市直改制企业特困群体财政助保担保贷款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

淮政办发〔2009〕13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淮安市市直改制企业特困群体财政助保担保贷款实施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九月七日

淮安市市直改制企业特困群体财政助保担保贷款实施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解决市直改制企业下岗失业特殊困难群体(以下简称助保对象)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难问题,加速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根据省劳动保障厅《关于把握工作重点推进“五个充分”全面提升劳动保障事业整体水平的指导意见》(苏劳社〔2006〕23号)和《市政府关于同意成立淮安市特困群体财政助保贷款担保有限公司的批复》(淮政复〔2009〕32号)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贷款担保机构、担保资金的设立。市财政局筹资3000万元,注册成立“淮安市特困群体财政助保贷款担保有限公司”,为我市特困群体助保贷款提供担保。注册资本即为助保贷款担保资金,专门用于助保贷款担保。
第三条 贷款银行。江苏银行淮安分行为我市特困群体助保担保贷款指定金融机构。
第四条 贷款主体。淮安市大众助保基金会为助保贷款主体,根据实际需要向银行申请助保贷款并承担还本付息义务;大众助保基金会将所贷款项向符合条件的对象转借助保贷款用于缴纳本人社会养老保险费。
第五条 助保对象和条件:
(一)助保对象为市直改制企业下岗失业、距法定退休年龄10年以内,因下岗失业等原因无能力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员。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并提供由有权部门颁发的有效证件的,可以提出助保申请。
1.夫妻双方均为下岗失业人员;
2.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
3.特困职工家庭人员;
4.零就业家庭人员;
5.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
6.因工致残生活困难人员;
7.无子女生活困难人员;
8.失业2年以上人员;
9.因病、因灾致贫人员;
10.其他困难人员。
(三)享受社保补贴的人员,个人缴费部分也可以提出助保申请。
第二章 助保贷款使用、额度、期限及利率
第六条 贷款使用。助保贷款只能用于助保对象缴纳本人养老保险费,不得挪作他用,不得提取现金。
第七条 贷款额度
(一)助保贷款额度为江苏银行淮安分行按照3000万元担保资金的1:6比例确定,并根据担保资金的增减调整贷款额度。
(二)助保对象个人贷款额度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乘以自由职业者缴费比例确定。
第八条 贷款期限。贷款期限为5-10年。
第九条 贷款利率。助保贷款利率按办理贷款手续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下浮10%执行,按年付息。
第三章 助保贷款程序
第十条 申请助保贷款按照助保对象申请、社区初审、淮安市大众助保基金会审核认定、签订协议、发放贷款、档案管理的流程办理。具体程序为:
(一)由助保对象填写《淮安市特困群体助保申请表》,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和符合申请条件的相关证明,由社区协理员协助登记,经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初审、公示后,签署意见。
(二)助保对象携带社区初审后的《申请表》和相关材料,交淮安市大众助保基金会审核认定。经审核符合助保条件的助保对象,由淮安市大众助保基金会与其签订助保协议。
(三)淮安市大众助保基金会将贷款申报表及助保协议报淮安市特困群体财政助保贷款担保有限公司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担保有限公司出具担保函。助保基金会再凭担保函到江苏银行办理贷款相关手续。
(四)助保对象所贷资金由市大众助保基金会为助保对象办理养老保险费代缴手续。市劳动保障局社保经办机构按规定记载个人帐户。
(五)助保基金会为助保对象建立个人贷款档案,定期开展跟踪服务。
第四章 助保贷款的偿还
第十一条 助保对象可选择以下还款方式:
(一)自领取养老金当月起,助保对象按养老金不低于30%的比例按月偿还贷款。
(二)助保对象有偿还能力的,一次性偿还贷款。
第十二条 助保对象特殊情况的偿还方式:
(一)助保对象在退休前死亡的,由助保基金会报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后参照农民工退保办法为助保对象归还所欠贷款。
(二)助保对象退休后,在未还清贷款前死亡的,在保证助保对象领取丧葬抚恤金后,用个人帐户余额偿还贷款,还贷不足部分,用担保基金(或助保基金、财政专项拨款)偿还。
第十三条 助保基金会负责加强贷款后跟踪检查和本息回收工作。担保机构和贷款银行负责监督。
第五章 助保贷款的贴息
第十四条 助保对象退休前,助保贷款贴息由市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助保对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财政实施全额贴息:
(一)夫妻双方均为下岗失业人员;
(二)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
(三)特困职工家庭人员;
(四)零就业家庭人员;
(五)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
(六)因工致残生活困难人员;
(七)无子女生活困难人员;
(八)其它。
第十五条 助保对象退休后,助保贷款利息由本人承担。
第十六条 助保贷款贴息办理程序为:
(一)符合贷款贴息人员的贴息资金,由助保基金会每年末按照《淮安市特困群体助保担保贷款贴息明细表》所列贴息资金,向财政部门申请贴息资金,并划拨至江苏银行淮安分行。
(二)个人承担的贷款贴息资金,由助保基金会通知助保对象每年末及时上缴,而后一并划拨至江苏银行淮安分行。
第六章 助保资格年审
第十七条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市大众助保基金会对上年已办理助保贷款的助保对象进行助保续贷资格审核。符合助保条件的,可以继续办理助保贷款。
第十八条 年审期内,对经济条件改善无需继续申请助保贷款的人员,可暂停助保贷款,以前贷款停贷后所发生的利息今后由本人承担。
第十九条 助保资格年审期间,助保基金会向助保对象发放对帐单。
第七章组织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条 加强对特困群体助保担保贷款工作的管理。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江苏银行淮安分行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助保担保贷款发放、回收和管理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由政府拨款、社会团体及个人捐助的助保基金按规定进入财政专户,实行财政专户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分、挤占、挪用。同时接受主管部门、同级财政、审计和社会的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二条 助保贷款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供虚假证明骗取助保贴息资金。如有通过各种手段虚报骗取助保贴息资金的,一经查实,将追回其助保贷款的本息,并遵照法律法规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江苏银行淮安分行根据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各县(区)可参照本办法开展助保工作。如确无能力提供助保贷款担保的县(区),可委托淮安市特困群体财政助保贷款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贷款的偿还和贴息由各县(区)自行负责。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