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关于留学生回国分配工作以后在见习期间工资待遇的规定(已失效)

时间:2024-06-24 22:01:1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7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留学生回国分配工作以后在见习期间工资待遇的规定(已失效)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留学生回国分配工作以后在见习期间工资待遇的规定

1958年2月25日,国务院

为了统一留学生回国分配工作以后在见习期间的工资待遇,特作如下规定:
一、留学生回国以后,不论分配到行政机关或者事业、企业单位,也不论担任行政、技术、科学研究、教学、翻译或其他工作,为了使他们更好地联系实际,熟悉业务,并且便于所在单位对他们考察了解和合理使用,都应该至少有一年的见习期。在见习期间的工资待遇,一律按附表所列工资标准执行。
二、留学生见习期满后,应由所在单位根据他们的具体条件和表现,评定正式工资,并且从见习期满以后的第一个月起执行。评定的正式工资,一般应不低于他们在见习期间的工资,但是也不宜差别过大。
三、留学生中,原是工作一年以上的在职干部,不适用见习期的规定。他们的工资,应由所在单位根据现任职务结合德才等条件评定。初到工作岗位,一时不好评定的,可以暂按见习期间的工资标准借支,待正式评定后再行结算。
四、所有留学生的工资,都从他们向工作单位报到之日起计算,凡是在上半月报到的,发给全月工资,在下半月报到的,发给半月工资。
五、留学生原则上应结合所学专业参加体力劳动,具体办法应与国内大学毕业生同。从资本主义国家回国的留学生,最初几年可以不参加体力劳动。
六、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执行。一九五七年暑期回国的留学生,也适用本规定,过去已经多发了工资的,可以不扣回。原来在社会主义国家或者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作多年回国的专家,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条件确定工资,不适用本规定。

附表:回国留学生分配工作以后在见习期间的工资标准
单位:元
--------------------------------------------------------------------------------------
| 工 资 标 准
类 别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研究部毕业的 |58.0|59.5|61.5|63.0|65.0|66.5|68.5|70.0|72.0|73.5|75.5
大学院校修业四年 |46.0|47.5|49.0|50.0|51.5|53.0|54.5|55.5|57.0|58.5|60.0
以上毕业的 | | | | | | | | | | |
大学院校及专科学校 |38.0|39.0|40.5|41.5|42.5|43.5|45.0|46.0|47.0|48.5|49.5
修业三年毕业的 | | | | | | | | | | |
--------------------------------------------------------------------------------------
说明:表列工资标准共分十一种,除根据各地区物价、生活水平,规定各地区分别执行某一种工资标
准以外,对少数物价过高的地区另加生活费补贴。各地区适用工资标准和生活费补贴比率,详
见各地区适用工资标准种类和生活费补贴表。


湖北省测绘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湖北省人大


湖北省测绘管理条例(修正)
颁布单位:湖北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时间:19971203

实施时间:19980101

内容分类:测绘

题注:(1995年9月26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通过 1997年12月3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修改)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测绘规划及其实施

第三章 界线测绘与地图编制出版

第四章 测绘成果管理

第五章 测量标志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正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测绘工作管理,促进测绘事业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军事测绘单位在本省境内从事民用测绘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省测绘局是省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测绘工作。 市(行政公署)、州、县(市、市辖区,下同)人民政府应设立或明确主管测绘工作的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测绘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测量标志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 各单位和个人应对测绘工作提供便利,不得妨碍和阻挠测绘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测绘活动。

第二章 测绘规划及其实施

第五条 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省的基础测绘和其他重大测绘项目规划,按照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和经费预算,经省计划、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列入省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后,组织实施。省有关部门、中央驻鄂有关单位编制本部门和本单位的专业测绘规划,应当报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土地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地籍测绘规划、计划,制定技术标准和取费标准,由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规划的实施,并统一管理地籍测绘作业单位的资格认证和质量监督。地籍测绘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土地登记费中支付。

第七条 凡承担测绘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经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测绘资格审查,取得《测绘资格证书》后,方可承担测绘任务。从事经营性测绘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测绘资格证书》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进行经营活动。

第八条 测绘单位承担测绘任务,不得超出《测绘资格证书》核准的业务范围。业务范围、单位名称需要变更时,应及时向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测绘资格证书》变更手续。测绘单位终止测绘业务,应及时向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交回《测绘资格证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借或转让《测绘资格证书》。

第九条 凡承担测绘任务的单位和个人,施测前应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向主管测绘工作的部门申请任务登记。

第十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以测绘为目的的航空摄影与遥感的单位,应事先向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一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实施的测绘项目,应当采用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以及测绘技术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第十二条 因建设、城市规划和科研需要,局部地区可以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并应与所在城市或地区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相联系。同一城市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当地主管测绘工作的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改用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大、中城市和大型建设项目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报经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九条的规定履行报批和备案手续;其他城镇和建设项目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应经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报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

第十三条 公开招、投标的测绘项目,由主管测绘工作的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三章 界线测绘与地图编制出版

第十四条 涉及省界的测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市、州、县、乡(镇)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由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民政部门编制规划,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划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编制公开出版本省各类地图,出版前必须经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出版后将出版原图报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编制公开出版涉及专业内容的地图,应事先将专业内容报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核。

第十六条 在公共场所悬挂、报刊刊登、影视播放、书刊插附的未经公开出版标有国界线的示意性地图,必须事先报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七条 编制保密地图和内部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地图编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编制公开出版地图经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地图准印证》,由具备资格的出版部门和印刷单位出版、印刷。公开出版的地图必须加印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号。

第四章 测绘成果管理

第十九条 测绘成果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测绘成果实行有偿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测绘成果所有者许可,不得擅自使用或者向第三方提供使用。

第二十条 测绘单位在本省境内完成的基础测绘和专业测绘成果,必须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汇交测绘成果目录或副本。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编制测绘成果目录向有关单位提供。

第二十一条 使用基础测绘成果,应当按有关规定向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准予提供的通知,测绘成果所有权单位凭通知向使用单位提供。使用专业测绘成果,按照专业测绘成果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测绘成果需要保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对外提供或者携带保密测绘成果出境的,应报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积、长度等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应经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人民政府或者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发布。

第二十四条 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的测绘成果实施质量监督,实行监督抽查、统一监督检查、年检等制度。

第五章 测量标志管理

第二十五条 县以上主管测绘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测量标志的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所属专用测量标志,由部门负责管理。永久性测量标志应设立明显标记。设立单位应当委托当地政府或有关单位确定专人管护,按规定签定委托保管书。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测量标志的义务,对破坏测量标志的行为有权制止和举报。禁止擅自移动、损毁测量标志;不得侵占永久性测量标志用地;禁止在永久性测量标志上架设电线、搭建帐蓬、拴牲畜;禁止在永久性测量标志半径十米范围内挖沙、取土,半径三十米范围内架设高压电力线,半径五十米范围内建造高压电力线塔架、微波站等。

第二十七条 工程建设应当避开永久性测量标志,确实无法避开,需要拆迁永久性测量标志或者使其失去效能的,建设单位应事前按有关规定向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支付拆建费用。

第二十八条 永久性测量标志的维护经费按不同等级实行分级负担,由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核列支。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主管测绘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予以处罚:(一)未经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测绘资格审查或伪造、涂改、借用《测绘资格证书》从事测绘活动的,责令停止测绘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二)超越证载范围经营测绘的,责令停业整顿,收缴其超越证载范围的测绘成果,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 (三)转借、转让《测绘资格证书》的,责令其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至五千元的罚款;(四)未按规定办理测绘任务登记进行测绘的,由主管测绘工作的部门处以该项测绘任务总收入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

第三十条 未技本条例第十五条和第十八条规定报审而擅自编制公开出版地图的,由县级以上主管测绘工作的部门公布作废,责令停止销售,并处以三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主管测绘工作的部门没收全部违法所得,按该测绘成果提供使用时应收费用的三至五倍处以罚款,有关部门应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 测绘成果质量不合格给用户造成损失的,测绘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测绘质量累计二次不合格的、降低其测绘资格等级;测绘成果质量累计三次不合格的,没收其《测绘资格证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消其测绘经营项目,由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其《测绘收费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 阻挠测绘人员依法进行测绘的,损毁、擅自移动永久性测量标志或者进行其他危害永久性测量标志安全和使用效能活动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主管测绘工作的部门责令其赔偿恢复测量标志所需费用,并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从事测绘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行使职权,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施行。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转发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青运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转发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青运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月)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总政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宣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

  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青运史上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已经团中央书记处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执行。

  青运史工作是党史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与现实青年工作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今年是实施社会主义时期青运史研究五年规划的第二年,任务紧迫艰巨。各团省、区、市委要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以确保社会主义时期青运史研究五年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运史工作
若干问题的意见



  按照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从1994年起,全国青运史工作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时期。1995年3月,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时期青运史研究的五年规划(1995─1999)》,经团中央书记处批准实施。当前,全面落实五年规划,任务紧迫而艰巨。现根据实施《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时期青运史研究的五年规划》的要求,就进一步加强青运史工作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青运史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

  青运史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的独特作用。把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拼搏奉献、建功立业的光辉历史整理出来,把青年工作的丰富经验总结出来,使青年运动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使之成为教育和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和人民大会共青团义不容辞的任务。各团省、区、市委要充分认识青运史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对历史负责、对青年工作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切实加强对青运史工作的领导,明确一名领导班子成员分管,定期研究检查,进行指导协调,认真组织落实《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时期青运史研究的五年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社会主义时期青运史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落实青运史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1991年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撤销,成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时,为了不削弱全国青运史工作,团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并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研究所作为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对于省(区、市)青运史工作机构,团中央书记处的原则是:不要求上下对等、对口设置,但必须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各团省、区、市委应按照团中央书记处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解决青运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问题。

  1.目前尚未明确青运史工作机构设置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机关或直属单位中设置青运史工作机构(在机关设立工作机构有困难的,设立工作岗位),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尽快正常开展工作。

  2.青运史工作人员编制,应列入机关或直属单位的总编制。青运史工作人员的使用、管理和职称、待遇等,应按所属序列人员同等对待。

  3.青运史工作经费,凡属地方财政单独预算的,应确保按规定使用,不得挤占和挪用;没有地方财政预算的,应在机关或直属单位的总预算中调剂解决,也可以部分在留用团费中列支。

  三、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青运史工作队伍

  青运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建设一支由青运会老同志、有关专家学者和专职青运史工作者三结合的青运史工作队伍,是八十年代以来青运史队伍建设和联合社会力量开展青运史研究的成功经验。在当前专职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青运史工作队伍,是适应新的形势,做好青运史工作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重要措施。各团省、区、市委要在切实加强青运史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的同时,充分发挥老团干、老青年工作者的作用,大力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密切同党史工作部门、地方史志部门、社科研究部门和大专院校等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联系与合作,通过青运史工作委员会、青运史编审委员会等适当的组织形式,把方方面面的力量组织和发动起来,共同为完成《社会主义时期青运史研究五年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