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10 14:00:2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8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

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政府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兰州市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

兰政发【2010】5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兰州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五月二十一日


兰州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


第一条 为健全和完善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妥善解决城乡困难居民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临时救助是指对因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的非定期、非定量救助的专项救助。
第三条 因较大范围的水灾、旱灾、风雹等自然灾害,以及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开展紧急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临时救助的领导工作,县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临时救助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县、区财政部门负责临时救助资金的筹集、核拨和监管工作。
教育、司法、人社、卫生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临时救助相关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临时救助的审核及有关服务工作。
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受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委托,依照本办法承担临时救助的调查、初审、公示等具体工作。
第五条 临时救助坚持政府救助、社会互助和劳动自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及时、适度、公平、公开的原则。 
第六条 临时救助申请人包括:
(一)城市低收入家庭;
(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四)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中户籍不在本市,但连续在本市生活满3年的未成年子女和结婚满3年且期间连续在本市生活的配偶;
(五)有固定住所,连续在本市生活、就业,并在同一县、区居住1年以上,且符合本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条件的人户分离家庭。
(六)县区民政部门认定的应当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
第七条 临时救助以现金救助为主,也可采取实物救助。
第八条 因小范围自然灾害和火灾造成实际居住房屋损坏或倒塌、财产损毁,且无自救能力的,按照财产损失程度一次性救助500-5000元。
第九条 临时救助申请人因意外伤害造成人身伤亡,在获得各种赔偿、保险、救助后负担仍然较重,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困难,亟需救助的,按照人身伤亡程度一次性救助500-4000元。
第十条 临时救助申请人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交警部门确定无法找到责任人或责任人确实无力支付赔偿,造成基本生活困难,亟需救助的,按照人身伤亡程度一次性救助1000-5000元。
第十一条 临时救助申请人因人身伤害案件中民事赔偿部分被执行人确实完全无赔偿能力,无法执行,造成基本生活困难,亟需救助的,由法院出具证明后,一次性救助1000-5000元。
第十二条 临时救助申请人因患危重疾病,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诊断并出具证明,医药费经报销和医疗救助后仍严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亟需救助的,按照实际个人支付金额剩余部分给予20-40%比例予以一次性救助,救助金额上限不超过3000元。
第十三条 临时救助申请人子女在高中阶段就读,或被国家国民教育正式录取的应届大学生,无力支付教育费且未享受其他救助的,一次性救助300-3000元。
第十四条 因其他突发事件导致临时救助申请人家庭基本生活困难,亟需救助的,一次性救助300-5000元。
第十五条 同一事由的临时救助一年内进行一次,情况特殊的,经县区民政部门认定后一年内可给予二次救助,累计救助不超过8000元。
第十六条 临时救助申请人申请临时救助,应当向实际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申请后,可以委托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家庭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进行调查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区民政部门审批。
县区民政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予以救助;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由县区民政部门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临时救助申请人申请救助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1) 家庭成员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2) 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需出具《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农村五保供养证》原件及复印件;
(3) 非本市户籍的救助对象应提供由实际居住地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在本市居住地点和连续居住时间的证明;
(4) 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以外的救助对象,应提供家庭成员就业、收入证明;
(5)疾病及人身伤害原因申请救助,应出具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原始病历、费用结算明细单、正式医疗收费凭证等有关票据(原始票据被有关机构留存的,应出具由该机构加盖印章的票据复印件),各类报销凭证和社会捐赠、互助帮困情况等相关材料;
(6)交通事故和人身伤害民事赔偿原因申请救助,应出具交警部门的裁定或司法部门证明;造成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提供残疾证或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7)教育原因申请救助,应提供子女就读学校的学生证、收费证明或录取通知书;
(8)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 临时救助申请应当在申请事由发生的一个自然年度内提出,当年度10月份以后发生的事由可在次年3月底前提出申请。
第十九条 对因小范围自然灾害和火灾、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突发性事件造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确需紧急救助的,由县区民政部门直接受理。
第二十条 县区民政部门应当将实施临时救助的情况,在申请人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的范围内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情况紧急的,可先救助后公示。
第二十一条 临时救助资金按以下渠道筹集:
(一)市、县区根据所辖人口和省上确定的列支标准按1∶1的比例安排预算资金。
(二)省财政划拨资金。
(三)社会捐助资金。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财政部门应当设立临时救助资金专户,办理资金的筹集和核拨; 临时救助资金由县区民政部门发放,也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放,逐步实现社会化发放。
第二十三条 临时救助资金年度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度使用,不得用于平衡预算或挪作他用。
县区政府不按规定将临时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列支或救助资金结余过大的,市级临时救助金不予补助。
各级临时救助工作经费由本级财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安排。
第二十四条 审计、监察部门应当加强对临时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民政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临时救助人数和资金发放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五条 临时救助对象采取虚报、涂改、伪造、冒领等违法手段骗取临时救助金的,由民政部门追回被冒领的临时救助款物,两年内不予受理其临时救助申请。
第二十六条 临时救助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对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造成临时救助资金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擅自改变临时救助范围和标准的;
(二)擅自变换临时救助对象和临时救助金额的;
(三)无故延期下拨或扣压、拖欠发放临时救助资金的;
(四)指使他人采用变通手段骗取临时救助金或出具虚假证明的;
(五)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违反公开原则,不接受监督,市民反响强烈的;
(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故意刁难临时救助对象,影响临时救助工作正常开展的;
(七)贪污、截留、侵占、挪用临时救助资金的。
第二十七条 临时救助申请人对行政机关在临时救助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三年。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兰州市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五月二十一日


兰州市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


第一条 为健全和完善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扶助城乡困难居民享受基本医疗待遇,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乡医疗救助,是指政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因病造成生活困难的城乡群众的医疗费用给予适当救助的专项救助。
第三条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城乡医疗救助的领导工作。县区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负责审核、审批和发放医疗救助资金。县区财政部门应当做好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核拨和监管工作。人社、卫生、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医疗救助相关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城乡医疗救助的审核及有关服务工作。
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受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委托,依照本办法承担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初审、公示等具体工作。
第四条 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
(二)属地化管理;
(三)公开、公平、公正;
(四)突出重点,分层分类救助;
(五)政府救助与社会扶助、个人负担相结合。
第五条 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渠道:
(一)市、县区人民政府财政补助资金每年按照当地城乡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列支;
(二)各级当年福利彩票公益金的1%;
(三)省财政划拨资金;
(四)社会捐助资金。
第六条 医疗救助申请人包括: 
(一)城市低收入家庭;
(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四)经县区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因病造成生活困难的特殊对象。
第七条 医疗救助对象应积极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第八条 医疗救助申请人因病(含不属于第三方责任的意外伤害性事故)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经各类医疗报销、减免、补助后其医疗费用负担仍过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可申请医疗救助。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属于医疗救助范围:
(一)自身违法犯罪、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赌博引发的伤害;
(二)故意违反交通法规和安全生产规定造成的人身伤害及工伤;
(三)变性、口腔美容、整容等非疾病治疗,性传播疾病的治疗;
(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外的医疗费用;
(五)未能在本年度核报期限内提出申请的医疗费用;
(六)未经定点医疗机构同意,县区民政部门核准备案,自行在本市以外医疗机构转诊治疗发生的费用(因病情需要立即转诊治疗未能及时报备民政部门的情形除外)。
第十条 医疗救助申请人申请医疗救助,应当向实际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申请后,可以委托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家庭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调查进行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区民政部门审批。
县区民政部门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予以救助;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由县区民政部门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申请人申请医疗救助应提供以下相关证明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需出具《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农村五保供养证》原件及复印件;
(三)已参加各类医疗保险的对象须出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
(四)低收入家庭提供家庭成员就业、收入证明;
(五)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原始病历、费用结算明细单、正式医疗收费凭证等有关票据(原始票据被有关机构留存的,应当出具由该机构加盖印章的票据复印件),各类报销凭证和社会捐赠、互助帮困情况等相关材料。
第十二条 医疗救助工作每季度第二个月受理申请,每季度审批一次。当年度的医疗费用必须在次年5月底前提出申请;跨年度连续住院的医疗费用按出院日期划入相应的年度。
第十三条 救助对象因病情和本地医疗水平等原因需转诊至非本市县级以上医院就医的,需出具县级以上定点医院的转诊证明,由县区民政部门核定报备后转诊治疗。
第十四条 医疗救助实行分类救助,救助对象分以下三类:
(一) 一类救助为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
(二) 二类救助为城乡低保对象;
(三) 三类救助为其他救助对象。
第十五条 医疗救助实行住院救助为主,门诊救助、参保参合救助、其它特殊救助为辅的方式,扶助医疗救助对象享受基本医疗待遇。
第十六条 住院救助按照下列标准给予救助:
(一)一类救助对象住院治疗费用按照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全额救助;
(二)二类、三类保障对象按照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分段累加救助。救助比例为:2000元以下部分40%,2001元-4000元之间部分50%,4001-8000元之间部分60%,8001-16000元之间部分70%,16000元以上部分80%。每个救助对象一个自然年度内救助总额不得超过30000元(多次住院累加支付上限同上);
(三)对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业合作医疗的城乡医疗低保对象住院分娩的,予以定额救助,村顺产给予200元医疗救助,剖宫产给予400元医疗救助。
第十七条 门诊救助按照下列标准给予救助:
(一)对一类救助对象,每人每年发放门诊救助金200元,二类救助对象每人每年发放门诊救助金20元。
(二)对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救助对象因患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进行门诊治疗的(慢性疾病病种参照兰州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兰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长期门诊申办条件),对个人实际负担门诊医疗费给予救助,救助比例为一个自然年度(当年1月1日至12 月31日)内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的60%,个人年度救助总额不超过1000元。
第十八条 参保参合救助用于资助城乡低保一、二类人员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十九条 对有其他特殊困难需要医疗救助的,经县区民政部门认定后给予特殊救助。
第二十条 一、二类医疗救助对象在住院治疗期间,应当享受济困病床等有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一条 医疗救助实行定点医疗制度,定点医疗机构应当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相一致。
第二十二条 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在规定范围内,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服务。
第二十三条 因患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进行门诊治疗申请门诊救助的,需由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原始病历和诊断证明,并应当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对因生育申请生育救助的应出具生育保健服务证。
第二十四条 对经审批后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救助申请人应发放医疗救助证。
医疗救助证作为就医和救助的凭证,其有效期为自发证之日起1年。持证人出现户籍变更、病情变化或救助证有效期满情形的,应当重新申请认定。
第二十五条 市、县区财政部门应当设立城市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市、县区民政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专户。
医疗救助资金由县区民政部门发放和代缴,也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放。有条件的县区医疗救助资金可实行社会化发放。
医疗救助资金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管理原则,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度使用。
第二十六条 医疗救助机构及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改变医疗救助范围和标准;
(二)擅自变换医疗救助对象和医疗救助金额;
(三)无故延期下拨或扣压、拖欠发放医疗救助资金;
(四)指使他人采用变通手段超范围用药或者出具虚假证明;
(五)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或者违反公开原则,不接受监督;
(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故意刁难医疗救助对象,影响医疗救助工作正常;
(七)贪污、截留、侵占、挪用医疗救助资金。
第二十七条 医疗救助对象采取涂改、伪造、冒领等违法手段骗取医疗救助金的,由民政部门追回被冒领的医疗救助金。
第二十八条 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拒绝、推诿医疗救助对象就医,弄虚作假、擅自超范围用药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审计、监察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民政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救助人数和资金发放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条 救助申请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一条 本试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3年。


黑龙江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黑龙江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1997年6月12日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事务,是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与国家、社会、群众之间存在的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第五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讼民的合法权益及正常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 宗教行为、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活动。宗教行为、宗教活动不得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
第七条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应当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受外国势力支配。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是宗教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宗教事务工作。

第二章 宗教活动
第九条 宗教活动应当在宗教活动场所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认可的场合内进行。
第十条 信仰宗教的公民可以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按照各教的教义、教规和习惯进行宗教活动,也可以在自已家里过宗教生活。
第十一条 信仰宗教的公民集体举行宗教活动,应当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主持。
第十二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不同信仰或者不同宗教之间的宣传和争论,也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传教。
第十三条 宗教话动不得影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不得损害公民身心健康。

第三章 宗教活动场所
第十四条 设立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处所,应当按照国务院《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登记手续,具备法人条件的,发给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登记证。
非宗教单位不得设立宗教活动场所、设置宗教设施,举行宗教活动。
第十五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建立管理组织, 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教务、财务、接待、安全、防火等各项管理制度,接受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管理和监督。
第十六条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应当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年检。
第十七条 新建、翻建、扩建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报省宗教事务部门批准或备案,然后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十八条 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迁移以及变更登记的,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及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其中终止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
第十九条 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社会团体和公民自愿的布施、乜贴、奉献和其他捐赠。
非宗教活动场所和非宗教团体不得接受或者变相接受布施、乜贴、奉献和宗教性捐赠。
第二十条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在场所内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营宗教用品和合法出版的宗教出版物。
第二十一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家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范围内设立商业、服务业网点,或者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等活动,必须征得该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同意后,再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二十二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常住人员和外来暂住人员,应当遵守户籍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宗教活动场所内严禁卜卦、算命、看相、求签、测字、看风水、驱鬼治病及其他封建迷信活动。

第四章 宗教团体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团体,是指依法成立的省佛教协会、省道教协会、省伊斯兰教协会、省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黑龙江教区、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省基督教协会、中华东正教会哈尔滨教会,以及在省和市、县(市、区)其他依法成立的宗教
团体。
第二十五条 成立宗教团体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社会团体管理的规定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查同意后,到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具备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第二十六条 宗教团体应当接受政府的行政管理,在坚持其宗旨,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的同时,应当协助人民政府贯彻执行有关宗教法律、法规、政策,对宗教教职人员和信仰宗教的公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法制教育,维护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组织或协助
组织正常的宗教活动。
第二十七条 宗教团体可以进行宗教文化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宗教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发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省宗教团体开办宗教院校,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市、县(市)宗教团体举办宗教教职人员培训班、义工培训班,应当经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 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同香港、澳门地区进行宗教交往,应当遵循互不隶属、互不干涉、互相尊重的原则。
第三十条 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办以自养为目的的企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开办的自养企业事业。

第五章 宗教教职人员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宗教教职人员,是指佛教的比丘、比丘尼,道教的道士、道姑,伊斯兰教的阿訇、依玛目,天主教的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基督教的牧师、教师、长老,东正教辅祭以上人员,其身份由省有关宗教团体按照其规定程序认定,报省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凡经认定并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应依依照本教规定的职责,在确定的教务活动区域内主持宗教活动。
未经认定并备案为宗教教职人员的人,不得以宗教教职人员的身份主持宗教活动。
第三十三条 宗教教职人员应邀到本教务活动区域以外地区参加或主持宗教活动,应当事先取得本地县以上宗教团体同意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邀请(聘任)外省宗教教职人员任职须经省有关宗教团体同意,并报省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五条 宗教教职人员的生活福利待遇由其所在的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负责。
第三十六条 经省有关宗教团体解除宗教教职人员身份者,不得再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从事宗教活动。

第六章 宗教财产
第三十七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依法所有的或者管理使用的房地产、构筑物、各类设施、用品、工艺品、文物、合法宗教收入及其所属企业事业和其它合法拥有的财产和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第三十八条 宗教房地产应当由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或者宗教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房产产权证书和土地使用证书;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并向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 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和位于风景名胜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管理、保护文物和环境,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四十条 拆迁宗教房产,应当征得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或者宗教团体和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意见后,按照拆迁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安置和补偿。不得侵犯宗教房产所有者或使用人的合法权益。
动用宗教话动场所管理使用的土地,山林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一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房产可以按照房地产管理有关规定出租。

第七章 宗教涉外事务
第四十二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和宗教界人士在同国外宗教组织和人士开展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中,应当坚持独立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平等友好的原则。
第四十三条 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应邀出访或者邀请国外宗教组织、宗教界人士来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四十四条 寺院、宫现、清真寺、教堂可以接纳外国人参加宗教活动,也可以应外国人的邀请为其举行道场、法会、洗礼、诵经、婚礼、葬礼等宗教仪式。
经省宗教团体的邀请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外国人可以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
第四十五条 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外国人捐赠,接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六条 外国组织和个人在本省宗教活动场所内拍摄电影、电视片,须经省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和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七条 外国人进入中国国境可以携带本人自用的宗教出版物和其他宗教用品;携带超出本人自用的,按照中国海关的有关规定办理。
禁止携带有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内容的宗教出版物入境。
第四十八条 外国组织和个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参加宗教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本条例,不得成立宗教团体、建立宗教办事机构、开设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院校,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员,不得散发宗教出版物,以及进行其他传教活动。
第四十九条 本省有关部门在对外进行经贸、科技、文化、教育、旅游、卫生、体育及其他交往和合作中,应坚持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警告;情节严重的,对责任单位处以500元至5000元罚款:
(一)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使公民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二)干扰宗教活动场所正常秩序,干扰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教务活动的;
(三)未经批准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范围内进行经贸活动,或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的;
(四)挑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引发争端的;
(五)侵占和损害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合法财产的。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有关部门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停止活动、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活动的物品,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未经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登记或认可的场所主持或者组织宗教活动的;
(二)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传教、布道,假借宗教名义进行敛财活动的;
(三)假冒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活动和教务活动的;
(四)涂改、转让、伪造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证书、证件的;
(五)接受外国宗教组织和个人办教津贴的;
(六)未经批准建立宗教组织的。
(七)未经批准组织宗教培训活动的。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或违法所得的1至5倍罚款;直至责令停产停业、扣缴许可证:
(一)无合法审批手续新建、翻建、扩建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的;
(二)无合法手续生产、销售宗教用品,出版、印刷或复制、发行宗教出版物的;
(三)未经批准设立宗教话动场所、宗教设施的;
(四)非宗教单位接受或变相接受布施、乜贴、奉献和宗教性捐赠的;
(五)在对外交流和产狺中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的。
第五十三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至5倍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整顿或者暂扣、吊销《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
宗教教职人员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评教育、责令改正、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有关宗教团体暂停或者解除宗教教职人员身份。
第五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七条 行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复议条例》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九条 外国人违反本条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有关部门予以劝阻制止;构成违反入境出境管理规定或者治安管理规定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居民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宗教活动,参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一条 本条例由省宗教事务部门负责应用解释。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1992年10月26日黑龙江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1997年6月12日

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关于《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帐务衔接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科技部


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关于《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帐务衔接问题的通知
1998年4月1日,财政部 科技部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科委: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1997年12月16日财政部、国家科委联合颁布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科学事业单位原执行的《科学研究单位会计制度》同时废止。《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作为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一样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配套政策之一,各级科学事业单位及科技财会人员要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执行。为实现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实施,现将有关会计帐务衔接问题通知如下:
一、1998年科学事业单位帐务衔接采用按原制度办理1997年结帐,按新制度记入新帐的办法。
由于科学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时间不一致,科学事业单位1997年帐务清理和年终结帐仍按原制度执行。结帐后要编制会计科目余额试算平衡表,检查帐簿记录是否正确、完整。
二、根据年终结帐后的“资金活动情况表”和新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编制“1997年新旧会计科目转换明细表”,并进行试算平衡后,建立新的会计帐簿。
三、各单位在新旧制度转换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转换过程中编制的明细表,应报上级主管部门核批,做到清晰明了、数据真实、准确,并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妥善保存。
四、新旧制度转换后各会计科目的年初数应与1997年决算报表期末数一致。新帐建立后,科学事业单位如有特殊原因仍需调整有关科目,应报主管部门备案,并在年终决算中单独反映。
附件:一、科学事业单位1997年新旧会计科目转换明
细表(样式)
二、原执行《科学研究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新
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表
三、原执行《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单
位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表

附件一:
科学事业单位1997年新旧会计科目
转换明细表(样式)
1997年12月31日
------------------------------------------------------------------------------
原会计制度 | 新会计制度
--------------------------------------|--------------------------------------
一级科目 | 二级科目 | 一级科目 | 二级科目
------------------|------------------|------------------|------------------
名称 | 金额 | 名称 | 金额 | 名称 | 金额 | 名称 | 金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二:
原执行《科学研究单位会计制度》的
单位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表
----------------------------------------------------------------------------
旧会计科目名称 | |
------------------------------| |
|科 目| | 转 换 方 法 | 备注
行号| | 总帐科目 | |
|编 号| | |
----|------|----------------|----------------------------------|--------
1|101|拨入事业费 |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存”科目的贷 |
| | |方 |
----|------|----------------|----------------------------------|--------
2|102|周转金 |1.如有主管部门拨入流动资金形成 |
| | |的,余额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 |
| | |金”明细科目的贷方;2.如有按原 |
| | |财务制度规定提取形成的,余额转入 |
| | |“专用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
| | |明细科目的贷方。 |
----|------|----------------|----------------------------------|--------
3|104|固定基金 |余额转入“固定基金”科目贷方 |
----|------|----------------|----------------------------------|--------
4|105|折旧 |余额转入“固定基金”科目贷方 |
----|------|----------------|----------------------------------|--------
5|115|引入投资 |余额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贷方 |
----|------|----------------|----------------------------------|--------
6|141|借入资金 |余额转入“借入款项”科目贷方 |
----|------|----------------|----------------------------------|--------
7|145|应付及暂存款 |1.如有应付商业票据的,余额转入 |原科目
| | |“应付票据”科目贷方;2.如有应付|如有借
| | |其他单位货款或劳务款,余额转入 |方(付
| | |“应付帐款”科目贷方;3.应交纳的|方)余
| | |各种税金及附加费用,转入“应交税 |额则反
| | |金及附加”科目贷方;4.融资租入 |方向结
| | |固定资产的租赁费转入“长期应付 |转
| | |款”科目贷方;5.如有应缴未缴财 |
| | |政专户预算外资金的,余额转入“应 |
| | |缴财政专户款”科目的贷方;6.如 |
| | |有应付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 |
| | |金的,余额转入“应付社会保障金” |
| | |科目的贷方;7.其他应付、暂收款 |
| | |项,余额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贷 |
| | |方 |
----------------------------------------------------------------------------
续表
----------------------------------------------------------------------------
旧会计科目名称 | |
------------------------------| |
|科 目| | 转 换 方 法 | 备注
行号| | 总帐科目 | |
|编 号| | |
----|------|----------------|----------------------------------|--------
8|201|拨入专项资金 |余额转入“拨入专款结存”科目贷方 |
----|------|----------------|----------------------------------|--------
9|204|合同预收款 |余额转入“合同预收款”科目贷方 |
----|------|----------------|----------------------------------|--------
10|208|课题费用结算 |结帐后无余额 |
----|------|----------------|----------------------------------|--------
11|210|专用基金 |1.如科技发展基金明细科目中有按 |同第7
| | |新财务制度提取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行
| | |的,余额转入“专用基金——科技成 |
| | |果转化基金”科目的贷方;2.如有 |
| | |单位联营投资和购买有价证券的,余 |
| | |额转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明 |
| | |细科目,其他余额转入“事业基金 |
| | |——一般基金”明细科目的贷方;3.|
| | |“固定资产更新基金”明细帐余额转 |
| | |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明细科 |
| | |目的贷方;4.“职工奖励基金”和 |
| | |“集体福利基金”明细帐余额转入 |
| | |“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明细 |
| | |科目的贷方;5.“住房基金”明细科|
| | |目,余额转入“专用基金——住房基 |
| | |金”明细科目的贷方;6.“医疗基 |
| | |金”明细科目余额转入“专用基金 |
| | |——医疗基金”明细科目的贷方;7.|
| | |“后备基金”明细科目,余额转入 |
| | |“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明细科目 |
| | |的贷方 |
----|------|----------------|----------------------------------|--------
12|301|事业收入 |结帐后无余额 |
----|------|----------------|----------------------------------|--------
13|311|收益 |如有收支亏损的,余额转入“事业结 |
| | |余分配”或“经营结余分配”科目的 |
| | |借方 |
----|------|----------------|----------------------------------|--------
14|401|拨出经费 |结帐后无余额 |
----|------|----------------|----------------------------------|--------
15|404|预付合同款 |余额转入“预付合同款”科目的借方 |
----------------------------------------------------------------------------
续表
----------------------------------------------------------------------------
旧会计科目名称 | |
------------------------------| |
|科 目| | 转 换 方 法 | 备注
行号| | 总帐科目 | |
|编 号| | |
----|------|----------------|----------------------------------|--------
16|411|事业费支出 |结帐后无余额 |
----|------|----------------|----------------------------------|--------
17|412|在研课题费用 |结帐后无余额 |
----|------|----------------|----------------------------------|--------
18|413|在制产品费用 |1.中间实验产品的成本,余额转入 |
| | |“试制成本”科目的借方;2.如有定|
| | |型、批量生产的产品成本,余额转入 |
| | |“经营成本”科目的借方 |
----|------|----------------|----------------------------------|--------
19|424|劳务费用 |结帐后无余额 |
----|------|----------------|----------------------------------|--------
20|425|院(所)管理费 |结帐后无余额 |
----|------|----------------|----------------------------------|--------
21|428|研究室(车间) |结帐后无余额 |
| |管理费 | |
----|------|----------------|----------------------------------|--------
22|446|待摊费用 |余额转入“待摊费用”科目的借方 |
----|------|----------------|----------------------------------|--------
23|471|应收及暂付款 |1.如有因销售产品、技术转让、提 |原科目
| | |供技术服务等应向其他单位收取的款 |如有贷
| | |项,余额转入“应收帐款”科目的借 |方(收
| | |方;2.如有因销售产品、技术转让、|方)余
| | |提供技术服务而收到的商业承兑汇 |额则反
| | |票,余额转入“应收票据”科目的借 |方向结
| | |方;3.如有设备、材料采购预付款 |转
| | |数额较大的,余额转入增设的“预付 |
| | |购货款”科目的借方;4.如有其他 |
| | |各种应收、预付款项,余额转入“其 |
| | |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 |
----|------|----------------|----------------------------------|--------
24|501|专项支出 |结帐后无余额 |
----|------|----------------|----------------------------------|--------
25|511|联营投资 |余额转入“对外投资——其他投资” |
| | |明细科目的借方 |
----------------------------------------------------------------------------
续表
----------------------------------------------------------------------------
旧会计科目名称 | |
------------------------------| |
|科 目| | 转 换 方 法 | 备注
行号| | 总帐科目 | |
|编 号| | |
----|------|----------------|----------------------------------|--------
26|671|银行存款 |1.如有余额转入“银行存款”借方;|
| | |2.如有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 |
| | |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数额 |
| | |较大的,余额转入增设的“其他货币 |
| | |资金”科目的借方 |
----|------|----------------|----------------------------------|--------
27|674|外汇存款 |余额转入“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 |
----|------|----------------|----------------------------------|--------
28|676|现金 |余额转入“现金”科目的借方 |
----|------|----------------|----------------------------------|--------
29|691|库存器材 |余额转入“库存材料”科目的借方 |
----|------|----------------|----------------------------------|--------
30|692|科技产品 |余额转入“科技产品”科目的借方 |
----|------|----------------|----------------------------------|--------
31|694|有价证券 |1.如有外币现金,余额转入“现金”|
| | |科目的借方;2.如有债券的,余额 |
| | |转入“对外投资——债券投资”明细 |
| | |科目的借方 |
----|------|----------------|----------------------------------|--------
32|696|固定资产 |余额转入“固定资产”科目的借方 |
----|------|----------------|----------------------------------|--------
33|698|无形资产 |余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的借方 |
----------------------------------------------------------------------------

附件三:
原执行《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
单位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表
--------------------------------------------------------------------------------
旧会计科目名称 | |
--------------------------------| |
|科 目| | 转 换 方 法 | 备注
行号| | 总帐科目 | |
|编 号| | |
----|--------|----------------|------------------------------------|--------
1|1100|固定资产基金 |余额转入“固定基金”科目的贷方 |
|2100| | |
|3100| | |
--------------------------------------------------------------------------------
续表
--------------------------------------------------------------------------------
旧会计科目名称 | |
--------------------------------| |
|科 目| | 转 换 方 法 | 备注
行号| | 总帐科目 | |
|编 号| | |
----|--------|----------------|------------------------------------|--------
2|2101|折旧 |余额转入“固定基金”科目的贷方 |
|3101| | |
----|--------|----------------|------------------------------------|--------
3|1102|拨入经费 |1.如有1997年度及以前年度未完项|
| | |目的,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存”科 |
| | |目的贷方;2.如有1997年度及以前|
| | |年度结余的,余额转入“事业基金 |
| | |——一般基金”明细科目的贷方;3. |
| | |如有预拨1998年预算经费的,余额 |
| | |转入“财政补助收入”或“其他应付 |
| | |款”科目的贷方 |
----|--------|----------------|------------------------------------|--------
4|1103|抵支收入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
5|1104|经费包干结余 |1.“事业发展基金”明细科目,余额 |
| | |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明细 |
| | |科目的贷方;2.“职工福利基金”明 |
| | |细科目,余额转入“专用基金——职 |
| | |工福利基金”明细科目的贷方 |
----|--------|----------------|------------------------------------|--------
6|2131|业务收入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
7|3131|事业收入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
8|1132|预算外收入 |余额转入“事业结余分配”科目的贷 |
| | |方 |
----|--------|----------------|------------------------------------|--------
9|2132|其他收入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3132| | |
----|--------|----------------|------------------------------------|--------
10|1134|应缴预算收入 |如有余额转入“应缴预算款”科目的 |
| | |贷方 |
--------------------------------------------------------------------------------
续表
--------------------------------------------------------------------------------
旧会计科目名称 | |
--------------------------------| |
|科 目| | 转 换 方 法 | 备注
行号| | 总帐科目 | |
|编 号| | |
----|--------|----------------|------------------------------------|--------
11|1105|经费暂存 |1.如有应付商业票据的,余额转入 |原科目
|1135|暂存款 |“应付票据”科目的贷方;2.如有应 |如有借
| | |付其他单位货款或劳务款的,余额转 |方(付
| | |入“应付帐款”科目的贷方;3.如 |方)余
| | |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的,余额 |额则反
| | |转入“长期应付款”科目的贷方;4. |方向结
| | |如有应付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等社会保 |转
| | |障金的,余额转入“应付社会保障 |
| | |金”科目的贷方;5.如有应缴未缴 |
| | |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的,余额转入 |
| | |“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的贷方;6. |
| | |如有其他应付、暂收款项,余额转入 |
| | |“其他应付款” |
----|--------|----------------|------------------------------------|--------
12|1136|合同预收款 |余额转入“合同预收款”科目的贷方 |
----|--------|----------------|------------------------------------|--------
13|1137|事业专项周转金 |余额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
| | |科目的贷方 |
----|--------|----------------|------------------------------------|--------
14|1138|专用基金收入 |1.“事业发展基金”明细帐余额转入 |
|2138| |“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的贷 |
|3138| |方;2.“集体福利基金”明细帐余额 |
| | |转入“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
| | |科目的贷方;3.“后备基金”明细帐 |
| | |余额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
| | |科目的贷方;4.“折旧基金”明细帐 |
| | |余额转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
| | |科目的贷方;5.“修购基金”明细帐 |
| | |余额转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
| | |科目的贷方 |
----|--------|----------------|------------------------------------|--------
15|1139|借入款 |1.如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或主管部 |
|2139| |门借入的,余额转入“借入资金”科 |
|3139| |目的贷方;2.如有外来投资,余额 |
| | |转入“其他应付款”的贷方科目 |
--------------------------------------------------------------------------------
续表
--------------------------------------------------------------------------------
旧会计科目名称 | |
--------------------------------| |
|科 目| | 转 换 方 法 | 备注
行号| | 总帐科目 | |
|编 号| | |
----|--------|----------------|------------------------------------|--------
16|2140|结余 |余额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
| | |明细科目的贷方 |
----|--------|----------------|------------------------------------|--------
17|3140|收益 |余额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
| | |明细科目的贷方 |
----|--------|----------------|------------------------------------|--------
18|1141|拨入专项资金 |余额转入“拨入专款结存”科目的贷 |
|2141| |方 |
|3141| | |
----|--------|----------------|------------------------------------|--------
19|2143|拨入差额补助费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
20|1145|下级上缴收入 |如有余额,转入“事业基金——一般 |
|2145| |基金”明细科目的贷方 |
|3145| | |
----|--------|----------------|------------------------------------|--------
21|1146|调剂收入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2146| | |
|3146| | |
----|--------|----------------|------------------------------------|--------
22|1150|事业储备周转金 |余额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
|2150| |科目的贷方 |
|3150| | |
----|--------|----------------|------------------------------------|--------
23|5141|服务收入 |余额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
| | |科目的贷方 |
----|--------|----------------|------------------------------------|--------
24|5151|销售收入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
25|5150|产品收益 |余额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
| | |科目的贷方 |
----|--------|----------------|------------------------------------|--------
26|1201|经费支出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
27|1202|拨出经费 |1.在科目结帐后一般应无余额;2. |
| | |如有预拨1998年预算经费的,余额 |
| | |转入“拨出经费”或“其他应收款” |
| | |科目的借方 |
----|--------|----------------|------------------------------------|--------
28|1204|应返还限额 |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借方 |
--------------------------------------------------------------------------------
续表
--------------------------------------------------------------------------------
旧会计科目名称 | |
--------------------------------| |
|科 目| | 转 换 方 法 | 备注
行号| | 总帐科目 | |
|编 号| | |
----|--------|----------------|------------------------------------|--------
29|1205|经费暂付 |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借方 |
----|--------|----------------|------------------------------------|--------
30|2231|业务支出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
31|3231|事业支出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
32|1232|预算外支出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
33|1235|暂付款 |1.如有因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 |原科目
|2235| |务等收到的商业票据转入“应收票 |如有贷
|3235| |据”科目的借方;2.如有因销售产 |方(收
| | |品、商品、提供技术转让、技术服务 |方)余
| | |或学术、科普等活动,应向购货、受 |额则反
| | |让单位收取的款项,转入“应收帐 |方向结
| | |款”科目的借方;3.如有设备材料 |转
| | |采购预付款数额较大的,余额转入增 |
| | |设的“预付购货款”科目的借方;4. |
| | |如还有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的, |
| | |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借方 |
----|--------|----------------|------------------------------------|--------
34|1236|合同预付款 |余额转入“预付合同款”科目的借方 |
|2236| | |
|3236| | |
----|--------|----------------|------------------------------------|--------
35|1238|专用基金支出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2238| | |
|3238| | |
----|--------|----------------|------------------------------------|--------
36|1239|借出款 |1.如有借给所属单位有偿使用的款 |
|2239| |项,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借方; |
|3239| |2.如有属于对外投资的部分,余额 |
| | |转入“对外投资”科目的借方 |
----|--------|----------------|------------------------------------|--------
37|1241|专项资金支出 |年终与拨入专项资金对冲后无余额 |
|2241| | |
|3241| | |
--------------------------------------------------------------------------------
续表
--------------------------------------------------------------------------------
旧会计科目名称 | |
--------------------------------| |
|科 目| | 转 换 方 法 | 备注
行号| | 总帐科目 | |
|编 号| | |
----|--------|----------------|------------------------------------|--------
38|1242|拨出专项资金 |年终与“拨入专项资金”对冲后无余 |
|2242| |额 |
|3242| | |
----|--------|----------------|------------------------------------|--------
39|1245|上交上级支出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2245| | |
|3245| | |
----|--------|----------------|------------------------------------|--------
40|1246|调剂支出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2246| | |
|3246| | |
----|--------|----------------|------------------------------------|--------
41|5241|服务费用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
42|5250|产品成本 |1.如有中间实验产品的成本,余额 |
| | |转入“试制成本”科目的借方;2. |
| | |如有定型批量产品的成本,余额转入 |
| | |“经营成本”科目的借方 |
----|--------|----------------|------------------------------------|--------
43|5251|已销产品成本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
44|1300|固定资产 |余额转入“固定资产”科目的借方 |
|2300| | |
|3300| | |
----|--------|----------------|------------------------------------|--------
45|1304|经费限额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
46|1305|经费存款 |余额转入“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 |
----|--------|----------------|------------------------------------|--------
47|1306|经费现金 |余额转入“现金”科目的借方 |
----|--------|----------------|------------------------------------|--------
48|1307|有价证券 |余额转入“对外投资——债券投资” |
|1337| |明细科目借方 |
|2337| | |
|3337| | |
----|--------|----------------|------------------------------------|--------
49|1308|经费材料 |余额转入“库存材料”借方 |
--------------------------------------------------------------------------------
续表
--------------------------------------------------------------------------------
旧会计科目名称 | |
--------------------------------| |
|科 目| | 转 换 方 法 | 备注
行号| | 总帐科目 | |
|编 号| | |
----|--------|----------------|------------------------------------|--------
50|1334|财政专户存款 |年终结帐后无余额 |
|3334| | |
----|--------|----------------|------------------------------------|--------
51|1335|其他存款 |余额转入“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 |
----|--------|----------------|------------------------------------|--------
52|1335|银行存款 |余额转入“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 |
|3335| | |
----|--------|----------------|------------------------------------|--------
53|1336|库存现金 |余额转入“现金”科目的借方 |
|2336| | |
|3336| | |
----|--------|----------------|------------------------------------|--------
54|1337|库存材料 |余额转入“库存材料”科目的借方 |
|2337| | |
|3337| | |
----|--------|----------------|------------------------------------|--------
55|5351|产成品 |余额转入“科技产品”科目的借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