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徐州市反价格欺诈反牟取暴利规定》的决定

时间:2024-06-02 11:52:0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5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徐州市反价格欺诈反牟取暴利规定》的决定

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


徐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64号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徐州市反价格欺诈反牟取暴利规定〉的决定》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发布。

                              
市长 于广洲
                           
一九九九年十月六日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徐州市反价格欺诈反牟取暴利规定》的决定

一、删除第七条、第十五条规定。(删减条款后序号作相应调整)。

二、第十四条修改为:有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物价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纠正,并可视情节轻重给予下列处罚:(以下规定不变)。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徐州市反价格欺诈反牟取暴利规定

(1996年3月20日徐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2号发布1998年1月17日徐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5号和1999年10月6日徐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4号修正 已废止)

第一条 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规范价格行为,保护正当竞争,制止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以不正当的价格手段欺骗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经济利益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牟取暴利,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以不正当的价格手段,使其利润超过以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的合理利润幅度的行为。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提供经营性服务的生产经营者均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本规定所管理的价格,是指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价格和经营性服务的收费标准(以下统称价格)。

第五条 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价格行为应遵循公开、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维护正常价格秩序。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物价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物价管理部门)是反价格欺诈和反牟取暴利的主管机关,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本规定的具体实施;

(二)负责对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行为监督处理;

(三)对重要商品的市场价格水平进行定期监测和专项测定,并向社会公布;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制止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的其它职责。

第七条 生产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价格欺诈等不正当手段,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一)谎称削价让利,或者以虚假的优惠价、折扣价、处理价、最低价以及其它虚假的价格信息,蒙骗消费者;

(二)采取以次充好、短尺少秤、降低质量等手段,变相提高商品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三)违反公平、自愿原则,强迫交易对方接受其规定的价格;

(四)经营者之间或行业组织之间相互串通,哄抬价格;

(五)在修配、加工等生产经营活动中虚报工时、用料,多收费用;

(六)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或者在明码标示的价格之外索要高价;

(七)采取其它价格欺诈手段。

第八条 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暴利:

(一)经营某一种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水平超过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档次、同种商品或服务的平均价格的合理幅度;

(二)经营某一种商品或者服务的差价率超过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档次、同种商品或服务的平均差价率的合理幅度;

(三)经营某一种商品或者服务获得的利润率超过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同一档次、同种商品或服务的平均利润率的合理幅度。

属于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但经物价管理部门依法核定的不为暴利。

第九条 商品或者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平均差价率、平均利润率及其合理幅度,由物价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测定,适时予以公布。

第十条 生产经营者在接受物价检查时,应当提供进货成本和定价资料等相关证明,无正当理由不提供的,按价格欺诈行为处理。

第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监察、审计、财政、税务、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和银行,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配合物价管理部门查处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行为。

第十二条 对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进行监督,并向各级物价管理部门检举揭发。物价管理部门收到举报或受理投诉后,应当依照本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并根据情况对举报或者协助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第十三条 有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县级以上物价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纠正,并可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下列处罚:

(一)予以警告;

(二)责令将违法所得退还消费者,不能退还或者不宜退还的,予以没收;

(三)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金额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3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对无违法所得的,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处以罚款;

(四)对违法单位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以上处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

第十四条 有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 拒绝、阻碍物价检查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的罚没款上缴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八条 物价检查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包庇、纵容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徐州市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6个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公告》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6个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公告》2009年第44号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气瓶型式试验规则》、《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电梯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规则》、《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等6个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现予批准发布实施。

编 号
名 称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TSG R0009-2009
《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009-05-08
2009-08-01

TSG R7002-2009
《气瓶型式试验规则》
2009-05-08
2009-08-01

TSG D0001-2009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2009-05-08
2009-08-01

TSG D3001-2009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
2009-05-08
2009-08-01

TSG T5001-2009
《电梯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规则》
2009-05-08
2009-08-01

TSG Q6001-2009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2009-05-08
2009-08-01










二〇〇九年五月八日




关于规范团体保险经营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规范团体保险经营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

保监发〔2005〕62号

各保险公司:

  为规范保险公司经营团体保险业务的行为,维护团体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团体保险业务健康发展,现将团体保险经营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通知所称团体保险,是指投保人为其5人以上特定团体成员(可包括成员配偶、子女和父母)投保,由保险人用一份保险合同提供保险保障的一种人身保险。包括团体定期寿险、团体终身寿险、团体年金保险、团体健康保险和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

  二、保险公司不得为以购买保险为目的组织起来的团体承保团体保险。

  三、特定团体的参保成员应占团体中符合参保条件成员总数的75%以上(含75%)。参保条件由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约定。

  四、保险公司应要求投保人提供被保险人名单,并提供有效证明,确认被保险人同意投保团体保险事宜。投保人退保时,保险公司应要求投保人提供有效证明表明被保险人知悉退保事宜,退保金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并退至原缴款账户。

  五、保险公司应向团体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签发保险凭证,注明团体保险合同的保障范围,以及被保险人在团体保险合同中享有的各项权利。

  六、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约定改变或事实改变团体保险退保、给付条件及金额。除批单和附加批注外,不得以口头或者书面协议对合同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

  七、保险公司不得向投保人或其经办人员及其他人员支付或承诺支付保险合同约定之外的利益。

  八、保险公司营销员可以销售团体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应对其进行团体保险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严禁误导、欺诈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行为发生。

  九、保险公司可以对同一团体在不同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成员统一承保。投保人为法人的,只能由其法人所在地或核算单位所在地的保险公司签发保单;投保人为非法人的,只能由多数被保险人所在地的保险公司签发保单。保险公司应确保为团体所有被保险人提供优良的保险服务。

  各保险公司在经营团体保险业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以上各项规定。对于《关于人身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1999〕15号)、《关于规范人身保险经营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0〕133号)中所做规定与上述规定有抵触的,以此文件规定为准,没有抵触的应继续执行。

     

  二○○五年七月七日